第(2/3)页 陈云超本身似乎有些默默无名,在军功上也没有太多的可点之处。 然李承乾麾下,不管是谁,哪怕是苏定方,都不会瞧不起陈云超。 能干到太子左内率这个位置,不仅是忠诚,个人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。 “是,殿下。” 领命后的陈云超一马当先,率领那一百亲卫兵如一阵旋风,呼啸着卷入战场。 他们的铠甲在日光下泛着金光。 手中长刀闪烁着寒芒,与普通亲卫的长枪截然不同,透着一股凌厉狠辣的气息。 战马四蹄生风,所到之处,尘土飞扬,瞬间便与魏晋联军的亲卫短兵相接。 原本占据优势的魏王、晋王亲卫,在这股新力量加入的瞬间,攻势陡然受阻。 陈云超身形矫健,在马背上如同一尊战神,手中长刀挥舞间,寒光霍霍,带起一片片血花。 他的刀法狠辣至极,每一次出手,都透过铠甲的缝隙,精准地切向敌人的要害,不过眨眼间,便有多名魏晋联军亲卫惨叫着倒下。 这一番凌厉的攻击,竟让魏晋联军的亲卫们一时间阵脚大乱,战场上的局势瞬间僵持起来。 “陈云超竟然这般勇猛。” 李泰感觉有些不可置信,他自然是认识陈云超的,不过在李泰的心里,这家伙就是个闷葫芦,平日也说不出几句话。 唯一值得称赞的,就是很听太子的话。 不过对于他们这些皇子来说,什么时候缺过听话的人? 直到现在,他才发现,陈云超竟有这般武力。 李承乾这边的亲卫兵,在陈云超的带领下,配合默契得如同一体。他们三人一组,相互呼应,进退有序。 长枪与长刀相互配合,长枪负责刺击牵制,长刀则瞅准时机,迅猛地收割敌人性命。 尽管人数上远不及魏晋联军亲卫,却如同一把把锐利的楔子,硬生生地将对方的攻势挡了回去。 便是在这个时候,柴令武策马来到李泰身旁,神色凝重地观察着战场局势,片刻后,他凑近李泰,低声献策:“魏王看太子的军队,个个勇猛异常,我们虽人数占优,正面强攻一时难以取胜。” “依我之见,不妨采用轮战之法,以我们充裕的兵力,轮番上阵,不断消耗太子一方的兵力与士兵们的体力,如此,他们纵有冲天的士气,也难以持久。” 李泰眼睛一亮,道:“好计策,就按你说的办。” 李治也是认同点头。 其实李泰跟李治这边的将领们,不少也是懂得兵法之道的。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这次应该会很轻松。 毕竟他们在暗,伏击太子,且还有数倍之兵力。 大家都是大唐精锐,自有自的骄傲。 哪怕是各自为战,那也能轻易胜之。 可谁想到,太子那边的辽东士卒,不仅丝毫不逊色他们这些大唐精锐,在阵法对战上,更是进退有序,对比之下,反倒是他们成了散兵游勇。 柴令武虽然是柴绍的儿子,但在军事这块却不是很出色,也没参加过什么战争。 这次献策,也非是柴令武想出来的,而是麾下将士。 传令之下,魏晋联军开始变化阵型。 数千兵马分成三股。 前边士兵厮杀一阵后,立即撤后,第二排顶上,而后是第三排,如此论战。 顿时间内,魏晋联军的伤亡数开始增加。 毕竟先前更多兵力才能顶住,现在突然减少兵力,相当于本来五六个打一个,现在变成了两三个打一个,自然更难了。 然而不过片刻间的功夫,魏晋联军突然变得勇猛起来。 不,不是魏晋联军变得更为勇猛,而是李承乾这边的将士,力气逐渐有些跟不上了。 有了中场临时休息的魏晋士卒,自然在体力上更有优势。 人数上的巨大差距终究是难以逾越的鸿沟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承乾一方的伤亡开始不断增加。 尽管太子亲卫兵们个个悍不畏死,但在潮水般涌来的魏晋联军亲卫面前,防线还是渐渐出现了松动。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,鲜血飞溅。 仗着人多势众,魏晋不断发起猛烈冲锋。 如汹涌的海浪,一波接着一波,不断冲击着李承乾亲卫兵那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防线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