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遥望千里江山, 何与我?共策天下。 大丈夫不留千里泪, 只留万里血! 三 “李都督,他来了。”小卒说道。 李都督放下手中的兵书,向小卒示意,“叫他进来。” 帐前的门帘被人掀开了,这时走进来了一位年轻人。 这人,面容如白玉般俊俏。两眼间盈带着一丝忧郁,却丝毫没能掩盖他那种大将之风。身长六尺,玉树临风,身披一件白银铠甲,在矫健的身子下,衬托得天衣无缝。 他向李都督作揖,李都督忙向前扶着他的手。笑着说:“智儿,你来了啊。” “是的,义父,很久不见。” “这么久不见,你都长得那么威武了。差点认不出来。” “在下今年已十七岁,这次义父叫我来这里,我心感荣幸。从今以后,臣儿愿赴汤蹈火,再所不辞。” “呵呵,那就好,请记住,这里一切都跟以前不同的了,你能做得吗?” “臣儿知道,今后岁月,必定严守军纪,体恤下士,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。” “嗯....”都督说完,随手一挥,一士卒拿起一个长木盒进来,打开。里面立刻呈现了一把兵器,名为戟。只见其杆为白银而成,其尾边更饰上金带,其枪尖与月牙形锋刃由浅紫晶石形成,顾其名又为紫戟。 都督拿起紫戟,向智雪走来,对他说:“此乃皇上赠与的兵器,其可敌万物,儿臣现我送给你,你也不可推迟了。” “啊......,那么,儿臣谢义父。”于是他拿起了这把紫戟,在空中挥舞一圈,正合其人。 在他们正说间,一士卒掀帘进来,拜跪报告说:“禀都督,北营飞马呈报,敌军加快行军速度,预计三天之内抵达主营,而且还有消息称,这次敌国几乎全军出动” 李都督听完之后,捏一捏胡子,皱起眉头想了想,向士卒说道:“传命吩咐各将军,一个时辰内来到参谋营集中。” “是,遵命!”说完士卒离开。 “智儿,你也跟我来吧。”李都督转身对 “孩儿未立下一点汗马功劳,不敢与诸将同列共谋。” “没事的,一个时辰后在参谋营等候吧。” 四 这时正值初夏,阳光异常的明媚。 智雪走出了帐营,望着无际的战场,这种感觉真的异常不同。呼吸着暖暖的风,听着士兵们磨刀枪‘嚓嚓’的响声,莫名的英雄之心由内涌出。 蔚蓝的天空下,就是他一直向往的,梦想的战场。 风沙在前方轻轻卷起,吹散了一切。 呵!他重重地呼吸一口气,让阳光,亲吻他浩瀚的心。 “微臣参见大都督。”最后一位将军进入参谋营说道。 “好,我们现在开始分析敌军的情况。”李都督说道。 李都督走向营中央,那里放着一张红木长椅,他手里拿着一卷长长的画布。向椅子中间打开,一幅长卷地图被打开。上面的都是这次战争双方场地的分布图。 李都督指住一处小山丘说:“你看,敌军将要杀到。而敌军要进军,必经过此处山峡,而此处四面环山,且路崎岖而又窄,树木丛生。若部兵在此林中,必定能能一举击败对手。各位有何异议。” 众将军在相互议论,最后异口同声回答:“大都督料事如神,必能百战百胜。臣等按都督吩咐效命!” 李都督大喝一声:“好,传命下去,梁将军守营,吕将军布置埋伏山头......“ 李都督吩咐完毕,各位将军按事就班。 当李都督走出参谋营时,义子跟在身后,愁眉苦脸的样子。都督看见,于是转身问:“智儿,怎么了。” “义父,我有些话不知道应不应该说。” “说吧,孩儿。” “义父,这次大军大临,敌军必定有十足的把握。于我看,他们是知道此处为过关要道,必定已经做了很足的防备措施。如果是这样,那么我们贸贸然突击,必中敌计,况且丛林中地处低势,若要布阵,应在前山高处即可。” 李都督听了。会心一笑,说:“孩儿,我百经沙场,有什么没见过的。前山虽然地处高势,但是那里的山隐藏点尚少,易暴露身份,且道宽而平坦,反而对我们不利。况且以他们的智商,绝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。再说,这次低势地形对我们有利,我军在面对面中交锋从来占上风。此行必胜。” “不,义父。” “不用说了,我心已决,这样吧,你就呆在这里跟梁将军守营。我明天派大军去前峡埋伏。” “不,孩儿愿随父去。” “不要,守营也很重要,你就守在这里吧,这里有一块令牌,是我册封给你的,从此你成为我的后翼将军。” “儿臣,遵旨。” 五 今天第三天了。前方的军情如何呢? 这一句话不断地在智雪心里重复着。 嗒嗒的马步声从远处传来。他忙拉开帘帐出去,驿使下马,跪说道:“启将军,前方军情呈报,两军今夕尚没有交锋。敌军在山峡前一个山头停下来了。没有任何进军迹象。” “那么,义父怎么说?” 驿使说:“大都督一直在这里坚守,他们都躲在了丛林里面,敌军尚不能发现,只希望将军定时派干粮过去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