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旁赵天顺规规矩矩的站着,见母亲如此生气,他有好几次都差点把那张断绝关系的字据拿出来给母亲看。 但转念一想,当初给了李诗诗这么多银子,这万一叫老太太知道了,怕是会将所有火气都撒在他头上。 思虑再三,他也没敢说出半个字儿来。 眼瞧着日头西斜,之前说的开坛做法就定在黄昏时分,阴阳交界之时。 这眼瞧时辰将近,老太太在按捺不住心里的火气,拿过一边的龙头拐杖站了起来。 张婆子赶紧过来搀扶。 随后老太太整了整衣冠,似下了很大决心那般说道:“既然如此,在家等着别人传闲话这也不是办法。” 随后又看向赵天顺道:“走,跟我去看看,这无事发生也罢,若是生出什么事端牵连我赵家,那我也是断不能忍的!” 说罢老太太抬脚就要往出走。 赵天顺也不敢耽搁,忙跟在老太太后面搀扶着。 只是他这后襟却被冷汗拓湿了一片。 黄昏时分,正是阴阳交界之时。 大多数信奉鬼神的人在开坛做法的时候,一般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或者是在午夜时分。 之前遇见宋神婆,李诗诗先礼后兵,送了梅子酒,又在旁边敲打宋神婆因赌债被人追债的事情,这才让宋神婆甘愿开坛做法弄的阵仗这么大。 这件事她跟宋刘氏和吴婶子事先商量过了,也知道此事必然会惹来赵家。 但究其原因也皆因赵老太太请宋神婆,非要说李诗诗着了邪,要不然这件事也不会传扬到这种程度。 虽说做法事难免要与赵家牵连,但事已至此叫李诗诗搬离这里也不太可能,唯一的方法也只能是当着村民的面开坛做法才能让谣言不破而散。 借力打力,这是太极讲究的方法,李诗诗不过是顺水推舟,将谣言坐实,然后在逐一打破。 宋刘氏和吴婶子听完这前因后果,二人便觉得这方法极好,于是按照计划,将李诗诗开坛做法的事情,半夸张半事实的传扬出去了。 古代不发达的好处在于,借由于人的口中传扬的事情,一传十十传百,再加上个人的杜撰,传的也是有模有样。 一说是,李诗诗在赵家住着的时候,正巧住在了有人枉死的偏院中,导致有此祸事。 二又说原本是因为之前在赵家受的欺负太多,冲撞了神明才闹出之前的事情。 但无论事情是因为什么,却总归着是在李诗诗跌了一跤以后,事情才发展到奇怪的地方。 第(2/3)页